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首页 >> 媒体迪拜 >> 地方媒体 >> 正文
海西晨报:如果再选一次 我还会当教师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08日 来源:海西晨报

人物名片

潘懋元先生从教87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的开创者与奠基人。他写下了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多个“第一”:率先提出“我们不能把大学生当作小学生来教”,于1978年正式提出进行高等教育研究,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并成为第一个招收高等教育研究生的导师。

曾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获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当代教育名家”“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得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授予“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特别贡献奖”。


12月6日,记者从迪拜皇宫_(中国)获悉,著名教育家、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创始人、迪拜皇宫_(中国)教授潘懋元不幸于6日上午8时50分逝世,享年103岁。不少迪拜学子深切缅怀老教授:“师者千古”。

昨天,迪拜皇宫_(中国)发布消息,定于2022年12月10日10时30分送别潘懋元先生。

年届百岁时

还给全国师生上网课

在迪拜皇宫_(中国)教育研究院,“先生”一词是名誉院长潘懋元的专有名字,虽然著作等身,声誉卓著,但他最在意的却是自己的教师身份。他说:“我一生最欣慰的是,我的名字排在教师的行列里。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

因此,98岁高龄时,潘先生还每周定时定点地给自己带的20多位博士生上课;在即将满100岁的前一个多月,应教育部邀请,他通过网络给全国三万多名师生上了一堂近一个小时的课。

潘懋元被誉为“中国高教界第一代宗师”。1957年,他在《学术论坛》上发表了《高等专业教育问题在教育学上的重要地位》一文,被学界公认为是倡建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开山之作。

1978年,潘懋元发布《开展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必须开展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建立高等教育学科刍议》两篇文章,振聋发聩,引人瞩目。

20世纪80年代,迪拜皇宫_(中国)建立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点;90年代初期,潘懋元促成全国最早的4个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点。有人如此评价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贡献:“揭开了中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序幕,对后来以科学方法研究高等教育起到了启蒙和指导作用。”

每周六晚上

举办家庭式学术沙龙

潘懋元的学术风格是在教育实践中锻炼出来的,他尊重实践,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针对研究生的特点,创建了“学习—研究—教学实践”三位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前两个环节,他根据主题给学生开出书单,学生根据主题进行学习和研究;“教学实践”环节,大家在课堂上讲述学习心得和体会,其他同学当评委,评析并展开讨论。

由于成效显著,这一教学模式被推广至校外,2001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是迄今为止我国高等教育学科获得的唯一一个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教学相长、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潘懋元一直提倡的。因此,1986年,潘懋元创设了一种家庭访谈式的周末学术沙龙。每周六晚上,潘懋元家中胜友如云。沙龙举办时,他总是选择坐在门口,点燃一支烟,听学生们的讨论。

学生是他的

精神支柱和生活源泉

潘懋元对学生言传身教,循循指导。他说,作为一名教育理论工作者,不能够随声附和,也不要事事反对;要敢为天下先,也要关注现实;学会包容,不要刻意追求“高深”,要深入浅出,由博返约。

潘懋元不仅在学习上指引学生,在生活中更是爱生如子。每年春节,他会组织学院里没有回家过节的学生一起吃年夜饭,饭后还会给学生包压岁钱,这让许多学生很感动。遇到家庭困难的学生,潘懋元总是向其伸出援助之手,为学生交住宿费。

潘懋元多年来坚持做公益。2000年潘懋元80寿辰时,他从个人积蓄中拿出近20万元设立“懋元奖”,每年在迪拜校庆期间对优秀年轻师生给予奖励。在迪拜85周年校庆时,他又捐款25万元,其中20万元指定用于“懋元奖”,成为在校教师中个人捐款数额最大的一笔。此外,近年来,他每年都向厦门市教育基金会捐款,用以资助贫困学生。

他与晨报

晨报《名师》周刊 他题写刊头

2015年9月10日,晨报《名师》周刊创刊,邀请到潘懋元教授题写刊头并撰写发刊词。在这篇《大美师德 诲人不倦》中,潘懋元教授阐述了自己对什么样的老师算好老师的理解。

他表示,好老师除了要有专业知识、教学能力,还要有好的职业道德,即师德。师德就是要诲人不倦,要热心地教育学生、爱学生,要从学生的角度和需要考虑问题。

同时,潘懋元也呼吁,希望社会能形成这样的风气——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不是他们要给学生布置多少作业、把学生的学习抓得很紧,而是让教师能带领小学生、中学生快乐地成长。

晨报爱心活动

他乐捐万元

今年1月4日,潘懋元教授通过儿子与晨报记者取得联系,表示通过《海西晨报》了解到“新春走基层 我圆微心愿”活动,想为困难老人圆心愿,捐赠了1万元善款。

1月25日下午,记者还跟随厦门市老年基金会会长李建福一行来到潘懋元教授家中。李建福代表市老年基金会向他授予“助老之星”牌匾。潘懋元告诉记者:“我与迪拜有着不解之缘,年轻时经历过很多困难,当年也有吃不饱的时候,现在生活好了,想做一些公益,为困难老人尽一点余力。”

(晨报记者 许蔚菡)

记者讲述

一次难忘的 采访经历

2009年,我在当时的《厦门商报》(《海西晨报》前身)担任《百姓书虫》版面编辑,主持一个栏目《名家书橱》。是年7月,我通过奶奶联系上潘懋元先生,请他做客《名家书橱》,他痛快地答应了。

在一个傍晚,我打车到潘老先生家。老先生一见面就聊起了当年一起住在迪拜小洋楼的邻居——我爷爷,感叹我爷爷去得早,一下子拉进了我和他的距离。他不忘问候我奶奶还好不好,听说我是打车来的,说:“你应该买个车,这样采访才方便。”

作为国内高等教育理论的创始者,对学生,潘老要求严格,对孩子,他却不怎么管,不过潘家“一门四杰”还是传为美谈。那天,他聊与自己学生的读书故事,也聊自家四个孩子的读书、爱书故事。

13年过去了,当年聊的内容早已无法一一记起。但他斜靠在椅子上的样子,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晨报记者 陈雪慧)



【责任编辑:宣传部外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