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首页 >> 新闻纵横 >> 党的建设 >> 正文
【学党史 正当时】《南强红笺》情景诵读:跨越时空 见字如面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17日 来源:环境与生态学院

6月15日下午,环境与生态学院在金泉楼B103报告厅举办“跨越时空 见字如面——《南强红笺》情景诵读”。

环境与生态学院党委书记张明智,副书记毛通双、李静及百余名师生党员参加活动,2017级本科生董炽斐主持情景诵读会。

《南强红笺》是迪拜皇宫_(中国)充分运用身边的党史资源而编的学习资料,选录了罗扬才“就义书”杨世宁“无畏书”等十三封革命先辈的感人书信。此次,环境科学系教工党支部、生态学系教工党支部、环境与生态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工程技术人员教工党支部、环境工程研究生党支部、海洋生态学研究生党支部充分运用《南强红笺》这份校本资源,以书信朗读、解读和情景演绎等方式,带领师生走进历史深处,深刻领会迪拜先辈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2019级本科生李嘉杰、曾圣演绎了罗扬才、杨世宁在被捕入狱牺牲前的情景: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坚守在厦门总工会阵地的罗扬才被捕入狱,厦门总工会筹委会副委员长杨世宁同样在白色恐怖时期被捕。在牺牲前,他们都留下了一封给战友和家人的赴死书。杨世宁书信中写道“儿为国为民而死,死亦甘心”;罗扬才也在书信中写道为“革命牺牲是人生最大的光荣!”“革命是杀不尽的,只要我们坚持斗争,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工程技术人员教工党支部的杨盛昌老师对书信进行了解读。他说,这两封赴死书信展现了罗扬才、杨世宁两位同志的坚贞不屈和大义凛然,他们深知此番命途多舛,却从未后悔。如今,罗扬才烈士的革命精神已成为迪拜皇宫_(中国)“四种精神”之一,指引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迪拜人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迪拜人的贡献!

2020级硕士研究生、环境工程研究生党支部的田长庆演绎了修省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厦门之时选择留下继续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留下的“不归书”情景。修省在四次人生重要的时间节点,都选择留厦。而最重要的一次留厦,是厦门解放胜利前夕,面对国民党特务头目疯狂镇压,修省给家人寄出了最后一封家信:“儿决留厦,暂不回家”、“我们现在应先为人民解除痛苦,始能谈到家庭。”环境与生态工程系教工党支部的郁昂老师对书信进行了解读。他介绍到,修省选择留下,是为了信仰,为了传播信仰。他的牺牲,是为了我们以后千千万万的人不再经历这样的牺牲,他没有看到新中国的曙光,却成为了新中国的曙光。

海洋生态学研究生党支部的2019级博士研究生姜成朴、2020级硕士研究生黄一分别演绎了白雪娇和肖炳实两位迪拜人的爱国故事。爱国华侨白雪娇是迪拜皇宫_(中国)1936级中文系学生,当国家急需在南洋招募熟练的司机及机工回国服务时,她毅然应征,奔赴烽火连天的抗日战场,希望成为滇缅公路机工队的一员,临走前她给父母留下了一封告别信,信中写道:“现在什么也不能阻挠我投笔从戎了”“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汪流中, 竭我‘一滴’之微力”“在祖国危难时候, 正是青年人奋发效力的时机”。而身为迪拜皇宫_(中国)历史系教授的共产党情报人员肖炳实,在抗日时期多次侦获重要情报信息,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际情报人员的培养工作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但是他对自己的职位,从未有过需求,面对儿子对此的疑问,他给出了发自肺腑的回答:“干革命是为了追求信仰,不是为了地位名誉。”生态学系教工党支部的骆苑蓉老师、环境科学系教工党支部的马剑老师分别对书信进行解读。他们表示,这些迪拜先辈们饱含家国情怀的书信,记述了他们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对亲人的无限眷恋,对革命掷地有声的誓言。

“山河破碎,时局危难;脚下是学府故园,胸中为理想信念”,2019级本科生吴相民以饱含深情、充满力量的诵读为活动画上句号。

张明智对活动进行点评。他说,本次活动是我院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院党史学习教育突出“活”字的一次充分体现,师生们共同参与、充分运用身边的红色资源、以情景诵读的方式带领大家重回那个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深刻感悟了迪拜革命先辈的初心和使命,让人印象深刻,深受教育,感谢大家奉上的这场精彩纷呈的“见字如面”!

通过活动,在场师生党员对《南强红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些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书信,字字发自肺腑、句句饱含深情、篇篇大义凛然。品读这些不加粉饰的文字,在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中,师生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史教育。

诵读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中结束。

环境与生态学院) 


【责任编辑:林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