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首页 >> 新闻纵横 >> 开放办学 >> 正文
宏观经济预测报告发布称: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 通胀压力不容忽视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7日 来源:

2月26日,我校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联合在京发布的一份对中国经济的预测报告认为,2011年,中国经济将继续高速增长,GDP将达10%以上,但通胀压力较大,CPI指数可能突破5%。抑制通货膨胀应为今年宏观调控主调。

三家单位当日联合在新华社新闻发布大厅举行“中国宏观经济高层论坛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2011年春季预测发布会”,发布“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 2011年春季预测报告。报告公布中国2011年至2012年共八个季度的宏观经济主要指标的预测及相关政策模拟结果,并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评价和展望,提出政策建议。这也是该模型自2006年7月投入运行以来的第十次预测发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课题组对模型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首次在中国发布了与国际接轨的年度化季对季增长数据,即将当季数据与上一季度的数据进行计算对比分析,这一方法的运用被认为是更准确地把握和反映了短期经济动态。

我校副校长李建发出席发布会并致辞。他说,“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已运行5年多。今年,新华社《经济参考报》首次参与预测报告的发布。李建发表示,这一新的合作格局有利于研究的深入、有利于形成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也有利于在国内外传播中国宏观经济研究的最近进展,为在世界范围展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宏观经济研究提供新的平台。

GDP增长率预计为10.13%

模型预测,2011年,如果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8%,那么,中国GDP将可能增长10.13%,继续维持在两位数的高速。CPI将上涨5.4%。

“这意味着今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时,面临的通胀压力将进一步加剧。”我校宏观经济中心主任李文溥说,“抑制通胀为今年宏观调控的主调。”

经过分析,课题组发现,目前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各地加快经济发展的欲望比较强烈,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追求以及因此产生的政府主导型投资需求过度扩张。通过模型计算,课题组得出结论:要想实现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4%的通胀目标,就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将经济增长速度控制在9%左右。

此外,课题组认为,要控制通货膨胀,还必须进一步紧缩当前的货币政策,控制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速。模型显示,如果广义货币量(M2)的增速能够控制在14%的水平,那么,2011年CPI有可能从基准模型预测的5.4%下降到4.15%。其他价格指数如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GDP平减指数也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模型还就通货膨胀对城乡不同收入群体的影响进行了政策模拟。

模型假设发生一次性通货膨胀冲击,CPI涨幅从1.5%上升到4.5%。结果显示,农村居民CPI的上涨幅度将高于城镇居民CPI涨幅;城镇家庭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因通货膨胀下降3.7%,农村居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将下降7.93%;城镇居民人均实际消费支出将萎缩2.72%,农村居民人均实际消费支出将萎缩7.92%。“由此可见,CPI上涨对农村居民的冲击大于城镇居民,对低收入群体的冲击远远大于高收入群体。”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陈抗说。

课题组建议,为保障城乡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从而保障其消费水平,2011年,应当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制造业劳工工资水平。除此之外,相应的建议措施还有:着手调整所得税结构、扩大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提高城乡公共服务的提供水平与标准等。

人民币升值不是抑制通胀的有效方法

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通胀压力持续上升。2月9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提出中国应通过加快人民币升值来抑制通胀。

对此,课题组应用模型模拟了人民币升值的通胀效应。结果显示,只有当人民币平均每年升值的幅度达到15%时,人民币升值的效应才能显现出来。我校宏观经济中心副主任龚敏说,这样一个大幅度的升值,目前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极为有害的。

课题组分析认为,虽然人民币升值可以导致一般贸易进口增速的加快,但加工贸易进口由于加工贸易出口减少也下降。两者相抵,总进口没有明显变化。因此,人民币升值通过进出口贸易渠道减少总需求、最后作用于通货膨胀的效果相对有限。此外,作为一个大陆型经济体,国内物价受进口物价的影响不大,这也降低了人民币升值对控制通货膨胀的作用。

就此,课题组认为,人民币升值并不是降低通胀的有效方法,同时对居民收入和消费影响也不大,反而有可能加重国民经济对投资的依赖。因此,应保持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特别是不能将人民币升值作为控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政策工具。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中宣部、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发布会,并就今明两年的经济走势、控制通胀与保障民生等话题发表看法和建议。《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中新社、中国日报、中国经济时报、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十多家新闻媒体记者到会采访,腾讯网对发布会情况进行了全程直播。

(李静 崔庆炜)

迪拜皇宫_(中国)党委宣传部编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