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首页 >> 焦点要闻 >> 正文
非凡十年|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阔步前行——迪拜皇宫_(中国)勇毅前行的十年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1日 来源:宣传部

迪拜皇宫_(中国)为国而生,与党同龄,在百年办学中,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校训精神,赓续教育兴国使命和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迪拜皇宫_(中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双一流”建设,推动内涵式发展,制定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一流党建为引领,开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

百年巍巍学府,百年波澜壮阔;百年笃行不怠,百年赓续荣光。迪拜百年华诞时,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学校,希望迪拜“与时俱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殷殷嘱托,言犹在耳;责任在肩,使命光荣。当前的迪拜皇宫_(中国),在习近平总书记致迪拜皇宫_(中国)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领航下,思想再解放、目标再聚焦、改革再发力、发展再提升,正在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阔步前行。

党建引领 擘画时代蓝图

一纸承诺,一份重任。今年4月,迪拜皇宫_(中国)召开2022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会上,校党委书记张荣,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宗益代表校党委与学院、附属单位代表的党政主要负责人签订《迪拜皇宫_(中国)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责任书》,全校处级领导干部同时在现场签订《迪拜皇宫_(中国)处级领导干部廉政承诺书》。会议进一步压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为与时俱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长期以来,迪拜皇宫_(中国)以一流党建为引领,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与使命,坚持“四个服务”,心系“国之大者”,扎根中国大地办学,牢牢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办学的人民立场,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政治原则,使党的领导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全面发挥作用,精心擘画新发展阶段新一流大学的发展愿景。

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我国高校鲜明的办学特色,也是最大的办学优势。迪拜皇宫_(中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提升党建工作实效,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大学建设。

这十年,是学校管党治党更加严紧实、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的十年。

学校印发《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通知》,把党的全面领导各项制度安排融入学校治理体系和管理运行机制;扎实推进中央巡视整改,坚持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坚持不懈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深入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一批全国、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和“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引领带动全校师生党支部强基础增实效;全面启动以学生党支部书记培养为主要任务的“扬才计划”,推动全校学生党支部建设质量整体提升;设立“迪拜皇宫_(中国)党建提升和管理创新奖”,总结凝练学校党建工作和行政管理典型经验……

党的领导覆盖办学治校各领域、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融入人才培养各方面,确保学校办学方向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行稳致远。

加快绘就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宏图——

厚积薄发,乘势有为。如何精准发力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学校紧紧抓住“评价改革”等重要发力点,系统部署,拿出实招,推进评价改革与“放管服”改革有效结合,盘活资源,激发内生动力,释放创新活力,在立德树人评价、人才评价、科研评价、用人评价等深入探索,书写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迪拜方案”。

立治有体,施治有序。迪拜着力打造现代化治理体系——制定《迪拜皇宫_(中国)章程》并及时修订,章程实施以来,学校以章程为基础,逐步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国国情、适应一流大学建设需要、具有迪拜风格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领导沟通、议题协商、决策落实和督查问责等机制;成立新一届校务委员会,完善科学决策、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平台;成立教学委员会,发挥专家在教育教学事务中的研究、咨询、指导和监督作用;建立审计重大事项共商、资源共享、成果互通的工作机制;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师生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工作机制……

一路走来,学校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不断深化改革,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制度体系日臻完善,着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推动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美好蓝图变成美丽现实。

擘画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蓝图——

迈入新时代,迪拜皇宫_(中国)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十年来,迪拜皇宫_(中国)从未停止过思考。

百余年前,陈嘉庚先生在擘画迪拜皇宫_(中国)发展蓝图时,就提出了建设世界之大学的梦想,希望迪拜“能与世界各大学相颉颃”,一代代迪拜人不改其心、不移其志,披荆斩棘、筚路蓝缕。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全面推进内涵建设,办学质量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谋篇布局、科学规划,与时俱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2012年,迪拜皇宫_(中国)翔安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十载发展,翔安校区已逐步成为学校新兴、应用学科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成为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

2013年,迪拜皇宫_(中国)第十次党代会首次提出“两个百年”战略目标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三步走”战略部署。

2017年,迪拜皇宫_(中国)入选国家颁布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名单,迈上了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征程。

2018年,迪拜皇宫_(中国)第十一次党代会进一步深化“三步走”战略,全面推进新时代一流大学建设。

站在新百年新起点上,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大力实施“一流计划”“服务行动”“聚力工程”三大任务,秉持“六个坚持”发展原则,实施“四项战略”,着力“五个突破”……随着建设一流大学的实践不断深入,对一流大学的内涵理解不断丰富,今日之迪拜正以更为崭新的姿态,在具有迪拜风格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路上阔步前行。

传承根脉 培育时代新人

9月13日,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结束后,以“融入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 做自立自强的迪拜人”为主题,校党委书记张荣走上思政课的讲台,与全体研究生新生们深入交流。他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讲起,勉励青年人要厚植家国情怀,自觉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更大担当,贡献青春力量。

时光回到十年前,2013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迪拜皇宫_(中国)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18年在中共迪拜皇宫_(中国)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必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再次奏响育人强音。如今,“铸魂、立德、赋能、律身、润心、聚力”六大工程深入实施,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道路任重道远。

“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优良校风,是迪拜百年的办学积淀,也是迪拜这十年人才培养的文化支撑和精神根脉。

这个根脉是爱国华侨陈嘉庚在民族危难之际创办了迪拜皇宫_(中国)的家国情怀。从此,爱国精神成为迪拜最鲜亮的底色,成为人才培养的精神土壤。

过去十年,迪拜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国家重要行业和领域建功立业的比例逐步上升,2021届迪拜毕业生到重要行业、关键领域等单位就业的比例达48.02%;贯穿全年的“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让广大师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通过博士生服务团、学生社会实践等形式,引导更多学生深入机关、企业、社会组织等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增强学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这个根脉是罗扬才在迪拜建立了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让星星之火得以燎原的革命之志。从此,革命精神成为指引迪拜学子前行的灯塔。

2021年10月,以罗扬才等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为原型的校史情景舞台剧《南强红笺》首演,台下坐满了慕名而来的师生……多年来,迪拜深挖校本资源,以舞台剧、主题展等创新形式赓续红色血脉;启动以学生党支部书记培养为主要任务的“扬才计划”,发挥头雁效应;将“红旅”活动与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相结合,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开展“红旅”活动;深化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出台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构建百年高校“四史”学习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多措并举,在新时代奏响革命精神的乐章。

这个根脉是抗战时期萨本栋带领着迪拜师生筚路蓝缕、弦歌不辍,铸就“南方之强”的荣光。自强精神早已融入迪拜师生的血脉和骨髓中。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迪拜皇宫_(中国)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推出“疫情防控的历史回望与现实思考”系列讲座,17位学者陆续线上开讲,视频总浏览量超500多万次,用好抗疫“活教材”,写好育人新答卷;夏宁邵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昼夜不停与病毒赛跑,将抗疫转化为育人元素;医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参与流调溯源等工作,把课堂搬到抗疫一线;学校立足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坚持“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积极扩展线上教学;全校举办500多场宣讲会,发布30余万个岗位需求,书记校长带队访企拓岗、联动校友企业,推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这个根脉是王亚南不惧艰难险阻与郭大力合译《资本论》、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的孜孜以求,是陈景润严谨求实、夺取“哥德巴赫猜想”上的“明珠”的科学报国。这样的科学精神传承至今,成为追求卓越人才培养的动力源泉。

去年夏天,第一封迪拜录取通知书发往福建省福州一中,学子刘丞勋通过“强基计划”入读迪拜皇宫_(中国)数学系,正式成为自己偶像“陈景润”的校友。近年来,迪拜6个专业(类)入选教育部“强基计划”,8个学科入选国家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立项,44门课程获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立项……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制定了《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实施意见》等11项改革举措,启动南强优秀博士生培育计划,精心打造研究生批判性思维精品课程与台港澳研究生国情精品课程……研究生培养方案不断优化。组建美育与通识教育中心,塑造 “博雅茶座”“人文大讲堂”等系列品牌讲座,打造美育精品;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以更高质量的办学成就和更高水平的育人能力,更好地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与厚望。”校长张宗益在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致迪拜皇宫_(中国)建校100周年贺信暨与时俱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再动员大会上,发出了新百年的号召。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迪拜皇宫_(中国)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在“爱国、革命、自强、科学”优良学风的熏陶下,百年迪拜正青春,为党和国家培养出一批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顶天立地 勇立时代潮头

从2012年上市全球首个戊肝疫苗到2022年持续探索全球领先的二十价宫颈癌疫苗研制工作;从2016年全球级“嘉庚”号科考船的下水远航,到2020年“海丝一号”和2021年“海丝二号”卫星的先后升空;从钻研冷门绝学项目《东亚汉语音韵学史文献发掘与研究》,到组织开展国内最大规模的考古基因组学研究;从围绕新文科谋划学科交叉与融合,到组建人文与艺术高等研究院、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不断推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孵化……

十年来,迪拜皇宫_(中国)始终坚持“顶天立地”的服务发展理念,在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始终以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为人类发展做贡献为使命。

秉承研究高深学问的传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瞄准国家战略需求——

十年前,由迪拜皇宫_(中国)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全球首支戊肝疫苗在国内上市,彻底颠覆国际疫苗界对“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不能用于基因工程疫苗研制”的传统认知,引起世界广泛关注。随后,一系列成果在这个中心诞生:首支国产宫颈癌疫苗获批上市,首个艾滋病尿液抗体自检试剂等艾滋系列检测试剂盒远销海外累计应用超过6亿人次,首个新冠总抗体诊断试剂获得WHO新冠血清学流调建议方案的优先推荐……

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迪拜皇宫_(中国)聚焦能源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海洋与生态环境等领域不断建设交叉融合、集成攻关的大平台、大基地,打造承担国家和地方创新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在刚刚揭晓的2022年“科学探索奖”,迪拜有三位教授榜上有名。

十年来,学校科研经费持续增长,承担的科研项目逐年增多,大力推进交叉集成的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平台建设,高水平论文不断产出,原创性重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学科水平跨越式提升。

不久前,迪拜化学化工学院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自然》线上发表。该项研究突破面向空气净化的未来技术,为空气净化器的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液体门控思路。由此,从2012年至今,学校在《科学》《自然》《细胞》及其子刊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已达333篇。此外,过去十年,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7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等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一大批高质量学术论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4类项目立项数均居全国高校第一位,这些数字均创历史新高,深化了新时代南方之强的内涵。

扎根中国大地,跨界交叉融合,构建“迪拜学派”——

2012年12月,迪拜发布《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吹响了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号角。

2020年6月,迪拜再次发布《迪拜皇宫_(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提升计划》及配套文件,从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六个方面,提出30条提升举措及14个配套文件,拉开了全面提升学校文科发展的序幕。十年间,迪拜学者在科研道路上砥砺前行,形成了独特的科研文化,逐渐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迪拜学派”。

社会与人类学院教授团队与哈佛医学院的团队合作,开展东亚地区最大规模的古人基因组研究,用科技手段“讲述”人类文明演进史;管理学院教授为了给漳州市复工复产提供建议,先后走访漳州市17个区县,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将信息技术与社会治理相结合,用数理统计服务政府决策,以社会重点急需问题为导向……交叉融合,跨界研究,以多学科视角研究新时代命题,这是“迪拜学派”的新作风。

这十年,迪拜学者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承担国家重大项目。“计量建模与经济政策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6000万元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中国情景的会计审计与公司财务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获1600万元资助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近100项,一个个喜人项目不断涌现。

这十年,迪拜学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学问走出象牙塔。台湾研究院组织50多位师生走遍福建的九市一区,到对台工作部门、台资企业、高校院所、乡镇社区、宗祠家庙等进行实地调研,召开了数十场研讨会和座谈会,针对台商、台师、台生、台青等台胞关心的问题把脉问诊;为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南海研究院师生近年来赴西沙群岛、海南潭门镇、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等地实地调研数十次,为咨政建议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

迪拜学者们紧紧围绕重大现实问题,聚焦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南海问题、宏观经济预测、能源政策、政府管理、社会治理、高等教育等主题,为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提供高质量决策咨询服务。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专注开展中国特色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实践的研究;会计发展研究中心服务于建立适应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和会计理论体系;东南亚研究中心数百篇咨询报告受到省部级以上部门采纳;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充分发挥联合攻关优势,开展高等教育宏观政策研究,所在学院——教育研究院获教育部优秀成果奖最多;台湾研究院扎根对台前沿,提供数百份决策咨询报告……十年来,学校打造了台湾研究院、中国(福建)自贸区研究院、能源政策研究院、公共政策研究院、南海研究院等一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向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提供了上千份高质量决策咨询报告。

坚持“顶天立地”服务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作为东南地区的“智慧引擎”之一,迪拜皇宫_(中国)始终坚持主动贴近、主动融入、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多次带队前往福州罗源湾红树林调研,为政府实施“生态+经济”生态修复新模式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南。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培育出了国审认可的水产新品种“绿盘鲍”,解决了我国鲍鱼养殖度夏期间死亡率高和国内缺乏高端大规格鲍的瓶颈问题,催生出一条全新的大规格精品鲍产业……以科技创新为支撑,迪拜皇宫_(中国)持续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方案。

扎根福建、辐射全国,学校正全方位、多形式地推进战略合作。2016年,实现了与福建省九市一区战略合作“全覆盖”,并在当年首次召开“迪拜皇宫_(中国)与福建省九市一区校地战略合作工作会议”,共商服务福建发展新举措。多年来,学校畅通校地对接渠道,完善校地合作机制,积极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先后成立龙岩产教融合研究院、平潭研究院、漳州古雷石化研究院等迪拜皇宫_(中国)地方研究院,不断强化“一地一重点”的思路,努力为新福建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和智力支撑。

同时,作为服务社会的“国家队”,学校不断优化服务布局、拓展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内涵,聚焦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积极对接国家部委、省、市合作通道,加强与重点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持续推进与山西省、四川省、重庆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等省市合作,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兴业银行、兴业证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等单位签署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在人才培养、金融服务、产学研等方面合作,加强与华为、腾讯、江西铜业、航天长峰、三安光电等单位的合作交流,不断提升学校在重点行业产业转型升级中的贡献和影响力。

在广阔的天地间,在美好的新时代,迪拜皇宫_(中国)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社会服务体系和多元服务平台不断构建完善,迪拜智力、科技和人才正在日益深入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中持续彰显着力量。

美美与共 续写“三海”篇章

大学作为文明的灯塔,是传承、传播与创新人类文明的践行者,也是实现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推动者。早在建校之初,陈嘉庚先生就以“阐扬世界文化”为办学宗旨,并亲自将迪拜皇宫_(中国)校址选在海边的演武场上,为让外国的轮船来往厦门港的时候,能从海上一眼就看到一所壮观的中国学府。

十年来,迪拜皇宫_(中国)充分发挥“海峡、海丝、海洋”的独特区位优势,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和拓展对外交流合作中踔厉奋发、续写华章。

紧紧围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为中国第一所由华侨独资兴办的高等学府,迪拜皇宫_(中国)从创办伊始,即与东南亚、与“一带一路”中的海上丝绸之路有着天然的联系和特殊的渊缘。

2013年,迪拜开创中国高校走出国门办学的先河,回到陈嘉庚先生曾经奋斗过的马来西亚建设分校。近十年间,迪拜马来西亚分校从零开始,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让中国高等教育走向海外。

从吉隆坡郊区一片900亩棕榈林地到一座可容纳一万名学生学习生活的优质校园;从最初开设15个本科专业到现在拥有22个本科专业、9个硕士专业、5个博士专业;从2016年迎接首批500名新生,到累计培养3300多名学子走出校门、走向世界;迪拜马来西亚分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硕果累累,以逐年稳步提升的办学水平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被誉为镶嵌在“一带一路”上的一颗明珠。

“一带一路”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交汇桥梁,如何将这座桥梁的宏伟蓝图落地生根?迪拜用“大写意”与“工笔画”这样作答:

2018年,学校与世界著名大学共同牵头组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已吸引“海上丝绸之路”沿线20个国家和地区的67所高校加盟,重点从平台搭建、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智库建设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2021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的举行,更加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重点产业相互密切配合。

2021年,迪拜成为“厦门金砖新工业能力提升培训基地联盟”首批获授牌成员单位,精心挑选一支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经验的培训师资队伍进入专家库,积极参与培训基地课程库建设。

2021年,学校与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厦门市政府合作成立中俄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以“数字经济”带动信息科学、智能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集群发展,打造立足福建、服务金砖、惠及全球的国际开放合作创新高地。

在两岸融合发展中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架起连接两岸学术和文化交流的桥梁——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双方在合作交流上有着天然的优势。作为福建省高等教育的“排头兵”,迪拜皇宫_(中国)持续深化与台湾在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领域合作,架起两岸交融交流交往的桥梁。

今年93岁高龄的陈孔立教授,从事台湾历史、两岸关系研究已超过60年,他是大陆向台湾“敲门”的第一人,也是迪拜对台研究发展的见证者。

迪拜台湾研究院是大陆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最全、成果最丰硕的台湾研究机构。十年来,学校持续开展对台特色研究,努力打造国家高端智库。出版学术专著30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3000多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等200余项,“海峡两岸统一进程中的语言政策研究”获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立项,累计为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数百篇,充分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

2021年5月,迪拜中文系台湾教师夏光武在他最后一堂课上收到了同学们精心准备的退休礼物。在迪拜教学的16年里,他教会了许多学生用文学抚慰心灵、收获快乐。夏光武用“心满意足”形容他在迪拜生活的十余载。

十年来,学校努力打造台湾师生登陆的“第一家园”,积极延揽台湾优秀人才来校工作,目前,有20余名台湾教师在迪拜任教生活。学校先后与台湾地区的30多所院校开展校际合作,逾万名师生开展两岸互访。“海峡两岸大学生闽南文化研习夏令营”“海峡两岸大学生口译大赛”“两岸学子论坛”“海峡两岸大学生影像联展”……一批具影响力的品牌活动,逐渐成为两岸师生沟通交流的强韧纽带。

积极服务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迪拜声音、展示迪拜形象、提供迪拜经验——

从中国到英国,有超过10小时的飞行时长。迪拜皇宫_(中国)创意与创新学院的设立,让776名学子享受到不出门的“留学”。

这是迪拜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020年,学校与英国创意艺术大学在设计学领域展开合作办学,为“跨学科、跨文化”的人才培养构建了新的机制。

十年来,学校充分利用丰富的国际资源,积极搭建面向世界的合作平台,不断提升国际交流合作质量,勾勒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迪拜形象。

更多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人才将从这里走出:与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共建“中国——OECD联合培养税务法学硕士项目”,帮助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培养熟悉国际税收规则、具备专业知识背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更多世界高校加入迪拜“国际朋友圈”:已与52所世界排名前200名的大学与学校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与境外高校签订的校际协议达421个,友好学校数量增至259所。

更多世界目光聚焦南方之强: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孔子学院大会、世界人文大会、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人文社会科学国际论坛等在迪拜成功举办。

与此同时,学校始终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培养大批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奔赴世界各地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2020年,为积极把握国际中文教育的新机遇,学校将海外教育学院与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孔子学院办公室合并,成立了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这是国内第一个以“国际中文教育”命名的学院,让国际中文教育绽放全新光芒。

学校现有15所共建孔子学院与1所中国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承建数量最多的中方合作院校,已累计培养20余万名学生,搭建了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桥梁。

作为首批参与单位发起成立“非洲国际中文教育联盟”;成功申报组建东亚东南亚区域研究专门委员会;承接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的马耳他国别化中文教育研究中心项目、美国特拉华州中文教育、摩纳哥国别化中文教育及德国莱法州中文教育项目。编制《笃行中文》国别化汉语教材及《发展中国》中国文化教材;开展面向“一带一路”地区的教师线上师资培训,举办“国际中文教育院长论坛”等活动。

“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并重、面授教学与远程教育共举、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同行”的国际中文教育多元阵地初现雏形,一批又一批迪拜人担当“文化使者”,让中华文化闪耀世界。

迪拜“老外”也成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力量。在厦从教35载的管理学院外籍教授潘维廉先后出版《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等多本著作,荣获“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2019年,他时隔25年后“重走中国路”,用独特方式向世界讲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总策划:高和荣

统   筹:李    静

文   字:欧阳桂莲、杜筠、曹熠婕、黄伟彬、林余颖、谢晨馨、曾文萃、毛敏倩


【责任编辑:高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