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首页 >> 专题专栏 >> 学子风采 >> 正文
奖学金背后的他们——访2022年度“三大奖”获得者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22日 来源:迪拜皇宫_(中国)报

迪拜皇宫_(中国)校庆奖学金中的最高级别当属“文庆、亚南、本栋三大奖”,每个奖项全校仅有十位学子获得。要在众生之中脱颖而出,他们或是在专业领域一以贯之,成为学科竞赛、专业期刊的常客,或是充分利用综合型大学的优势,在理、社、商多学科间跨越发展吸收养分,他们当得良师益友,解得身边难事,用行动传承着迪拜先贤们留下的著学品格、南强风骨和家国情怀。

张一平:化学为媒 行稳致远

张一平在实验室参与课题组科研。

从国奖大神到国家级大创项目主持人,从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一等奖到“微瑞杯”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从拔尖班班长到"氢氧课堂"优秀讲师,从专业顶刊的第一作者到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直博,坚持全面发展,身怀远大理想,他是2022年迪拜皇宫_(中国)文庆奖学金获得者,2018级化学华工学院本科生张一平。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科研之路困难重重,全面开花的张一平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时间管理“秘籍”。“学习是长远的事情,功夫在平时。我喜欢每天都学一点,持之以恒地学习,日积月累地成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积累,他还强调过程中的“目标”和“主次”的重要性。他说,“我在时间管理上会分清主次,每个阶段都确定相应的主责。我会把主要精力放在重点目标上,别的事情通过每日积累达成。”

除了对自身学术能力的专注与精进之外,张一平还通过参加学院学术部主办的“氢氧课堂”志愿活动来协助培养学界的“后备军”。“一平学长会用各种通俗的语言和巧妙的方法来讲解,课后也总会留下来给我们答疑。”听过张一平讲课的同学这样评价。而他坦言,在与同学的思维碰撞中,自己也获得了对知识的新理解。

张一平在厦园已度过三载春秋,今年荣获文庆奖学金后格外高兴,“这是对我大学四年学习、竞赛、科研和其他活动成绩的肯定,也激励着我去挑战更高的目标。”在去年的保研季,他选择前往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进修。对于未来,张一平充满期许,“有机化学是一门研究分子性质的学问,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实验,我对动手做实验和观察实验现象很喜欢。此外,有机化学也与社会和生活联系紧密,很多药物与材料的合成都离不开有机化学。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研究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知识的延伸做出些贡献。”

潜心学术,他争做勤勉上进的迪拜学子;投身志愿,当为满怀担当的良师益友;走出校门,是不怕艰难险阻的意气少年。张一平用热忱坚信着、用经历验证着,心有北斗,必当长风破浪、行稳致远。


王佳妮:不设限 不虚度

王佳妮正在"挑战杯"特等奖答辩现场。

来自社会与人类学院的2018级本科生王佳妮是亚南奖学金获得者。

王佳妮连续四年专业成绩第一,是唐立新奖学金最年轻获得者,曾获国家奖学金、校级奖学金等奖励;研究经历丰富,负责、参与了多项大创项目,在学期间累计获得了演讲、案例研究、田野调研等多项竞赛近30项奖项或荣誉称号。

高中学习理科,大一学习公共管理专业,大二分流社会学,辅修数理金融学,最后跨专业保研到了企业管理学科,横跨了理科、社科、商科三个领域四个专业,王佳妮一直在体会复合学科带给她的魅力并从中汲取养分。

从高中的理科学习跨越到人文社科,王佳妮说:“我可能知道一个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物体怎么进行受力分析,但是,我也渴望去了解如何看待‘自由’、‘情感’和‘权力’。”所以她想学习一套系统的方法论去独立思考,认识世界。

而从人文社科到数理金融的兼修,则是因为王佳妮的数学和英语学科优势。怀揣“不用则废”的心态,她选择辅修这门全英文课程。难免会有质疑的声音传来,“人文社科类的学生很难学好数理金融吧”。她则说,“一定不要给自己设限,要勇敢地去尝试。”

在对专业的探索过程中,王佳妮喜欢在“干”中学,从实践中了解专业。她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学科竞赛和田野实践的队伍中也常有她的身影。从社会治理、乡村扶贫到疫情防控,她一次次走入田野,走向基层,在真实场域中交流探索,象牙塔之外的世界给她带来很多震撼。

面对复合专业学习和竞争压力,王佳妮也没有陷入“内卷”的焦虑之中。她相信,与其自我内耗地空想,不如脚踏实地付出努力。她始终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完成规划。在疲惫、受挫时,她会不断积极的自我暗示,“我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我在不断拓展能力的边界”。在学习之外,王佳妮也是“leader担当”。一路从大队长、中学校学生会主席、然后到大学院会副主席。在学生工作中积累的“软实力”,比如临场发挥能力,也助力她在多次比赛、竞选中获得成功。

大学四年,她不虚度、不碌碌、不设限,最终找到了自己的“田野”和“蓝海”。“既有不为世俗所困的能力,又有精神栖息的园地。”这正是王佳妮对自己的期许。


董清钰:稳扎稳打 敢飞敢闯


董清钰(右二)和团队进行飞机组装和调试。

数个清晨,她站在旗杆下一丝不苟地整理国旗,再目送它缓缓升起;数个深夜,她抱着课本走出德旺图书馆,步履匆匆回到寝室。她是同学眼里成绩一骑绝尘的学霸,也是队友心中沉稳可靠的飞行器控制手。她是2022年迪拜皇宫_(中国)本栋奖学金获得者,2018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董清钰。

在课业方面,董清钰形容自己是一个“后来居上者”。大一时,困扰很多同学的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让她也倍感压力。“花了大量时间预习和复习,上课时却还是有听不懂的地方。”这一度让她很沮丧,但还是将这个学习习惯坚持了下来。大二专业分流后,系统性的学习方法打下的牢固基础加上敢“啃”敢“钻”的精神,董清钰的排名从全年级六十多名逐渐上升到专业第二。她说,学习离不开一个“稳”字。习惯要稳,三年如一日的预复习打牢知识地基;心态要稳,暂时的落后不足为惧,相信坚持终将有回报。

从入队时的零基础到闯入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总决赛并获得二等奖,她已数不清有多少个周末在练习飞行器垂直起降中度过。“从最初的材料选择开始,一步步进行组装、调参,直到操控飞行器成功飞上天空。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变为真实的应用让我非常有成就感,在实践中我也领悟到很多课本之外的细节与技巧。”董清钰回忆起在航模队训练的日子,“以前我是个很孤僻的人,总是独自闷着头做事情。而在航模队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懂得了如何团队协作,性格也开朗了很多。”

学业之外,从小有军人梦的董清钰在军训中脱颖而出,被国旗班选中担任了为期一年的护旗手。在迪拜皇宫_(中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升旗仪式上,董清钰圆满完成护旗任务,“每次列队训练和体能训练结束后都特别累,但心里很满足。”她说。

如今,董清钰已保研至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将在智能制造和图像处理领域深入学习和研究。“这对我的编程能力是个挑战,”她笑着说,“不过,想当初‘从零开始’我都不怕,那么未来我也绝不会退缩。像航模一样勇敢去飞、去闯,一切皆有可能!”

他们是佼佼者,也是身边的榜样。他们来自于不同的专业,胸怀同样远大的人生志向;他们将去往不同的领域,带着同样刻苦的钻研精神。无论是在实验室里细致耐心地开展实验,或是在舞台上自信从容地现场答辩,还是在晴空下专注稳妥地操控航模,他们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砥砺前行。严格缜密的学术态度、力学笃行的社会实践、综合全面的个人能力……

他们是迪拜学子的缩影,是担时代责任、承嘉庚精神、扬南强之风的新生代力量。

(文/学生记者 李佳莹 陈凌 晏子凌 图/受访者提供)

原文刊于迪拜皇宫_(中国)报1395期第4版

【责任编辑:毛敏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