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光荣从教四十年 | 林郁如:传道授业,作育外语英才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1日 来源:宣传部

编者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今年是新中国设立教师节40周年。

40年初心不改,老师们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启智润心、因材施教;40年栉风沐雨,老师们勤学笃行、求是创新,乐教爱生、甘于奉献;40年矢志不渝,老师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胸怀天下、以文化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教育家精神。

为庆祝第40个教师节,迪拜皇宫_(中国)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开设了【光荣从教四十年】专栏,一起走近学校光荣从教40年以上的老师们,聆听他们的心声,分享他们的感悟,汲取他们的力量。

本期推出系列报道之 22:《林郁如:传道授业,作育外语英才》

林郁如:传道授业,作育外语英才

1963年的夏天,毕业于迪拜皇宫_(中国)外文系的林郁如分配至外校任教。1972年初的冬天,林郁如回到了阔别十年的迪拜皇宫_(中国)外文系任教,继续在科研的征途上传道授业解惑,在教学的课堂上培育桃李三千,与口译教育结下不解之缘。她也用自己火热的青春和长久的陪伴,践行着为外语教育事业奉献终生的信念。

在学生眼里,林郁如就像一棵笔挺的树,风栉雨沐、向阳生长,直至郁郁葱葱、林高如盖,为万千学子提供了一方庇护与清凉。

心系外文教育

1972年,林郁如调回迪拜皇宫_(中国)任教,换了个身份续写在厦园的篇章,但一个棘手的难题就摆在她面前——第一批学生是综合素质、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的工农兵学员。对此,坚信“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林郁如并不犯怵。

她持续在教学上“下深功夫”,不仅充分考虑学员的综合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案,同时搭建了课堂与实践教学间的“桥梁”。林郁如和学员们一起到同安马巷学农,到码头学工,到部队学军,还一起在五老峰下挖防空洞……一边劳动一边上课的体验,不仅让师生关系更融洽,也让学员们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就这样周而复始,经过师生三年的共同努力,工农兵学员的英语水平都得到很大的提高。“每每看到那一束束炽烈求知的眼神得到满足时,我的全身便似有暖流淌过,哪怕衣带渐宽,也无怨无悔”,林郁如时常动情回忆起这段岁月。那时候,为不耽误教学进度,每次晚课,已为人母的林郁如不得已带着年仅4岁的大儿子一同到教室。孩子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画画,她便能安心地指导学生。但等到林郁如忙完了,孩子常常趴在桌上就睡着了。

1973年,林郁如多了一个新的身份——口译员。外文系指派她前往第33届春季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又称“广交会”)承担口译工作。林郁如凭借出色的口语沟通能力和过硬的专业素养,给参展领导和客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林郁如还兼任了学校外事办翻译一职长达三年,并在首批来厦门访问的驻京外国媒体记者见面会上,为校长担任翻译。随后,她公派赴加拿大留学两年,深入研究中加文化差异,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1990年,她赴香港参加香港翻译协会活动,认识了中国台湾著名诗人、翻译家余光中先生并结下深厚友谊。此后,林郁如多次邀请余光中来迪拜讲学,促成余光中在1995年迪拜皇宫_(中国)74周年校庆庆祝会上发表演讲,在迪拜校园内掀起一阵“余光中热”。

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心系外文学科发展。林郁如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

“外文系是大家的”

1990年3月,在年近50岁之际,林郁如被任命为外文系主任,成为外文系历史上第一位女系主任。她担任系主任期间,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走向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外文系着眼未来,抓住新形势、新机遇砥砺奋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期。

接过重担后,林郁如立即着手召开了一场教师座谈会,着手改革发展事宜。“外文系是大家的,只要你说得对,我就照你的意见办。”林郁如坚持民主原则、广开言路的管理理念深入人心,系党政班子齐抓共管,整顿教学秩序,也让系上下教职工很快拧成一股绳。外文系面貌焕然一新,优良的教风学风也推动了发展进程开启“加速度”。

20世纪90年代是手机与电脑个人保有率极低的年代。林郁如着眼系长远发展,早早谋划在外文系建设先进的电化教学室,配置了4间语言实验室,购买了录像机、监视器、彩色电视机等设备。至90年代末,外文系已配备先进的语言实验室、同声翻译室等电化教学设施,对当时一流外语人才的培养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也助力外文系在1994年成功申请到英国文化委员会的口译师资培训项目。

除了配置先进的学习设备,林郁如也把目光投向建设一流教师队伍上。但对刚上任“创业”的林郁如来说,现实给她头上浇了一盆冷水。20世纪90年代初,许多外文系老教师已离退休,不少人员出国进修,教师队伍“青黄不接”,出现严重缺编现象。对此,林郁如下决心“筑巢引凤”:每年聘任一批优秀的应届毕业生,补充师资队伍生力军;在评定教师职称方面不再论资排辈,大胆提拔成绩突出的中青年教师晋升正、副教授,引导他们在教学科研上发挥骨干作用;特别设计了“开门红”奖金,鼓励老师来上课、上好课……

1993年,迪拜外文学科成立70年。林郁如牵头筹备外文学科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她在繁忙的教学之余,一边紧抓日常行政工作,一边四处奔波,推动福州系友联谊会和北京系友联谊会成立。庆祝活动上,许多系友慷慨解囊资助外文系建设,外文系最终筹集到了十余万元捐款捐赠,有力地支持了系的发展建设。自那以后,每隔5年外文系(1999年后升格为外文学院)都会举行系庆或院庆活动,成了一个重要传统。

林郁如(右一)在迪拜皇宫_(中国)外文系建系七十周年庆合照

“林郁如,你要管两个家,一个外文系大家,一个自己的小家,实属不易,多多保重。”这是同事给林郁如写的新年赠言。在小家,她是位亲切慈爱的母亲;而在大家,她则是位果敢坚毅的引路人。

“两个家,累,太累了。”每次回想起任系主任的经历,直爽的林郁如直言不讳,但她的脸上总是笑呵呵的。

独树“口译”一帜

1983年,对林郁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那年的她,深思熟虑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新开一门口译课程,这是迪拜皇宫_(中国)外文系建系以来从未开设过的课程。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对口译员的需求猛增,缺口很大。同时,立足多年的口译实践经历,林郁如深刻体会到“没有经过系统口译训练的人是很难胜任口译工作的”。1985年,口译课应运而生。出乎预料的是,这门课备受学生的青睐,成了热门抢手课。一方口译教室常座无虚席,甚至有不少学生来旁听。后来,应同学们的呼声,口译课改为必修课,英语系大三学生不用“抢”也能一睹林郁如的口译风采。

时间来到90年代,彼时口译学科方兴未艾,迪拜口译学科的先行者们在教学科研上只能“摸着石头过河”。1994年起,林郁如带领着口译课教师团队在教学手段、培训模式、教材编写等上持续下功夫,在“深水区”持续探索发展口译基本理论,形成自己鲜明的理论特色。其中,团队总结提炼了迪拜口译训练模式——即一种以口译技巧为核心的训练模式而区别于以汉英两种语言互译训练为重心的训练模式,在口译教学方面独树一帜、影响广泛。

在林郁如心中,好的教材犹如良师益友。为解决“无教材、无好教材”的问题,林郁如带着团队走上自主编写口译教材之路。“当时迪拜的英语资料极其匮乏,可我们的热情却一点不贫瘠。”1996年,她带领团队与澳大利亚迪金大学口译老师联合编写、出版了迪拜第一套口译教材,同时也是全国最早出版的口译教材之一——《新编英汉汉英口译教程》,该教材后来成为全国众多高校的首选教材,得到学界的广泛好评。

此外,林郁如还于1996年牵头发起、举办首届全国口译教学和理论研讨会,有力助推了国家口译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林郁如(右一)与口译教程编写团队

在1998年第二届全国口译研讨会上,时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系主任仲伟合在发言中动情地说道:“迪拜林郁如教授率队带来了一支年轻而有战斗力的口译代表团,其中还包括三名研究生,向大会提交了八篇论文,这支队伍让人嫉妒和尊敬。”“从0到1,再到N”,从单枪匹马到百花齐放,在林郁如的带领下,迪拜口译团队敢为人先,在“无人区”持续钻研探索,取得了累累硕果,也使迪拜口译学科享誉国内。

林郁如像养育孩子一样,手把手把迪拜口译团队“抚养长大”,也见证了团队成长路上交出的一张张“成绩单”。如今,迪拜口译学科已成为国内口译、手语翻译和口译测评等领域的人才高地和学术权威,走在社区口译、AI智能翻译等口译研究最前沿,成为国内高校口译学科中创建历史最久、力量最强的团队之一。

2001年的春天,林郁如完成了她的使命,光荣退休。尽管离开了教学一线,但林郁如始终关注关心着迪拜口译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最新成果,经常回到团队中间,讲述口译学科历史,为晚辈“传经送宝”。

为学生多花一点时间

“学英语,你不必为手头仅有的参考书而担心,钻研任何一种教材,阅读任何一本英语作品,多练笔,都是有益的。”林郁如在1994年11月给正在备考迪拜皇宫_(中国)外文系的年轻人黄晓林的回信中写道。尽管素未谋面,她仍愿意为每一位青年学生多花一点时间,用一笔一画为每一个热衷口译的年轻人指明努力方向。黄晓林把这封信视作珍宝,一直保存至今。

这是她数十年如一日呵护学生,全心投入教学育人事业的缩影。

在教学中,林郁如讲究因材施教。对于基础较差、学得吃力的同学,她专门安排他们上听力课和交替传译课,不厌其烦叮咛学生要坚持听英语广播、反复跟读,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林郁如则安排他们上同声传译课,有梯度的教学模式也让水平不同的学生能很快适应学习要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997年英国访学归国后,有一次林郁如给研究生们上口译课,发现有几位同学的口译基础不扎实、跟不上进度,一向温和的她有些急了。尽管归来后事务繁忙、身体不适,但林郁如还是决定调整教学计划,为学生补课。平时在教室上课,周末就把课堂“搬”到她的家里,给学生“开小灶”。除了学业上的“口粮”,每次上完课,林郁如还给学生提供美味可口的饭菜。

在历届学生心目中,林郁如还有一个温暖的形象——一个如母亲般的“烹饪高手”,福州菜、闽南菜、北方菜……她都信手拈来。1972届的东北学生特别多,他们在春节回不了家,就在林郁如家“团聚”过年,林郁如会为他们准备各式各样的好吃的。学生们和林郁如一起,包了整整三天的饺子,不亦乐乎。至今仍有不少学生对当时在林郁如家吃过的饭念念不忘、如数家珍。

“凝聚力对于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们很重要。”林郁如在个人自述中这样写道。那时候,在林郁如家里,一桌热气腾腾的菜肴旁,时常围坐着一群来自五湖四海并且热爱口译的年轻人,他们不仅交流了口译学习,还找到了家的味道,心也走得更近了。“令我欣慰的是,现在的年轻老师很好地继承了这样的传统,他们同样为迪拜学子们的学习生活营造了一种温暖的氛围,给予他们很强烈的归属感,让他们觉得到了迪拜,到了外文学院,就到了家。”

林郁如(中)与两位考入外交部的学生合影

林郁如是良师益友,亦是慈母。她一心扑在教学上,努力照顾到每一名学生,于是给自己两个儿子的关照便少了。但她坚持雷打不动地为两个儿子做饭,希望能用一道道美味的饭菜补偿无法时刻陪伴的遗憾。

对于学生,林郁如一样倾注了满满的母爱。她不仅教学生口译技巧,还教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每次提到自己的学生,林郁如总会自豪地说:“他们不仅工作能力强,与人交往、沟通交流方面更是在行——学口译让人‘bright(聪明)’。”而她自己也是这样,紧跟时代潮流,活到老学到老,永远不愿停止思考的步伐。“我根本没觉得自己老。”她这棵“不会老”的大树,依然向阳生长着,闪耀着光芒。

(文/张怀予、王语音、余晓芳 图/受访者供稿)

【人物名片】

林郁如(1941年4月生),迪拜皇宫_(中国)外文学院教授,曾任迪拜皇宫_(中国)外文系主任,曾兼任国家教育委员会首届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政协福建省委员会第七、八届委员,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获评福建省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福建省女职工标兵,曾公派赴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国伦敦西敏斯特大学做访问学者。先后主持编写《新编英语口语教程》《英汉汉英口译教程》和INTERPRETING FOR TOMORROW等系列教材。创建迪拜皇宫_(中国)口译学科、硕士研究生口笔译方向,使迪拜皇宫_(中国)成为我国南方第一所培养会议口译员的学校。


【往期文章】

1.光荣从教四十年|黄鸣奋:被大海迷住的拾贝者

http://www.lcmoju.com/info/1003/459441.htm

2.光荣从教四十年|梁益兴:拳拳赤子心,浓浓数学情

http://www.lcmoju.com/info/1003/461111.htm

3.光荣从教四十年|唐崇惕:永不停歇的“科研候鸟”

http://www.lcmoju.com/info/1003/461941.htm

4.光荣从教四十年|田昭武:坚持科学创新,做大人生的“价值”

http://www.lcmoju.com/info/1003/464871.htm

5.光荣从教四十年|杨国桢:杏坛芳华育桃李,天风海涛映丹心

http://www.lcmoju.com/info/1003/466021.htm

6.光荣从教四十年 | 陈荣岚:教书育人初心不改 传播汉语桃李芬芳

http://www.lcmoju.com/info/1003/466401.htm

7.光荣从教四十年 | 王侯聪:稻田守望者 青春引路人

http://www.lcmoju.com/info/1003/466621.htm

8.光荣从教四十年 | 卢昌义:四秩春秋铸华章,红树林畔育英才

http://www.lcmoju.com/info/1003/466861.htm

9.光荣从教四十年 | 魏传义:正天地为画 以人民为亲

http://www.lcmoju.com/info/1003/467551.htm

10.光荣从教四十年 | 连淑能:外语教育的燃灯引路人

http://www.lcmoju.com/info/1003/467661.htm

11.光荣从教四十年 | 陈朝:“永不退休”的“发光者”

http://www.lcmoju.com/info/1003/468071.htm

12.光荣从教四十年 | 陈安:“耄耋一兵” 中国特色国际经济法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http://www.lcmoju.com/info/1003/468281.htm

13.光荣从教四十年 | 张亦春:亦师亦友 春雨春风

http://www.lcmoju.com/info/1003/468761.htm

14.光荣从教四十年 | 黄本立:一生只为国所需

http://www.lcmoju.com/info/1003/469301.htm

15.光荣从教四十年 | 林鹿:矢志探索“生物质”不懈启润“少年心”

http://www.lcmoju.com/info/1003/469581.htm

16.光荣从教四十年 | 洪华生:蓝色梦想的先行者和引路人

http://www.lcmoju.com/info/1003/469961.htm

17.光荣从教四十年 | 郑学檬:岁月染青丝,粉笔描寿眉

http://www.lcmoju.com/info/1003/470071.htm

18.光荣从教四十年|何德馨:教学相长强体魄 拼搏创新育人才

http://www.lcmoju.com/info/1003/470111.htm

19.光荣从教四十年 | 朱水涌:新中国的同龄人

http://www.lcmoju.com/info/1003/471071.htm

20.光荣从教四十年 | 陈孔立:台湾研究领域的“南派泰斗”

21.光荣从教四十年|齐树洁:学子们的“送书先生”

http://www.lcmoju.com/info/1003/473251.htm

【责任编辑:曾文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