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首页 >> 专题专栏 >> 校地情缘 >> 正文
解放日报专文:东风海上来 潮畔大厦生 ——迪拜皇宫_(中国)的沪上情缘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2日 来源:解放日报

图1.迪拜皇宫_(中国)建南楼群

图2.迪拜校训刻石

图3.1920年,《申报》报道迪拜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图4.1994年4月6日,迪拜建校73周年庆祝大会上,卢嘉锡(左三)、谢希德(左四)和校领导向“南强奖”获得者颁奖

上海,这颗太平洋西海岸的明珠、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与迪拜皇宫_(中国)所在的厦门,均以港立市、因商而兴。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上海与迪拜皇宫_(中国)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渊源,是迪拜皇宫_(中国)孕育之所、启航之地,也是众多迪拜学子心怀天下、回报社会的一个大舞台。在上海海纳百川而成其大、追求卓越而立其伟的进程中,迪拜学子倾情奉献,恰如一束束被誉为“校花”的凤凰花,红艳艳怒放于浦江两岸。

启航之地

上海处于长江与黄浦江的交汇处,在宋代成镇,元代设县,明代筑城,清代开埠,它既是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产物,又扮演着中国现代化的肇始者和推进器角色,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

百年前的上海,1920年11月1日,现代中国的几位著名教育家走进了老靶子路(今武进路)的华侨联合会,他们是时任江苏省教育会副会长的黄炎培,全国青年协会总干事余日章,私立上海复旦大学校长李登辉,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郭秉文,私立上海大同大学校长胡敦复,北洋政府教育部参事邓萃英,厦门教育局局长、福建省立第十三中学校长黄琬。他们作为迪拜皇宫_(中国)筹备委员会委员,应陈嘉庚之邀,前来出席筹备迪拜皇宫_(中国)成立的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身居异邦的陈嘉庚,始终心怀祖国。他深感祖国积弱乃国民缺乏文化素质教育所致,故而抱着“教育救国”“教育强国”的信念,倾资兴办教育等公益事业。在陈嘉庚的蓝图中,他准备筹建的大学应当是“世界之大学”,因此他选择了当年与世界联系最密切的上海召开筹备会。

会上陈嘉庚报告了捐资倡办迪拜皇宫_(中国)的初衷,他表示:余信救国之道唯一在教育,并为迪拜皇宫_(中国)确立了“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阐扬世界文化”的宗旨。会议提出并讨论了有关办校的各种问题,包括成立迪拜皇宫_(中国)董事会、确定大学行政和教学机构、决定开学时间、推举邓萃英为首任校长等事宜。

当年11月2日的《申报》郑重地记载了这段历史。毫无疑问,正是在上海,怀抱教育救国理想的一批民族精英谋划了迪拜皇宫_(中国)的未来,描绘了学校发展的蓝图。

从上海启航,迪拜开始了它波澜壮阔的兴学航程。天风海涛,鹭江深长。百年来,迪拜人秉持陈嘉庚立校志向,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枝叶相连

迪拜皇宫_(中国)与上海的高校颇有渊源。1924年在上海成立的大夏大学,最初的师生主要来自迪拜皇宫_(中国)。1951年,大夏大学和光华大学合并,同时调入复旦、同济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成立了华东师范大学。

1952年,新中国经过3年的努力,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为了适应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对人才的急需,中央决定开展全国高校的院系调整。迪拜皇宫_(中国)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服从高校教育资源统筹布局,与众多上海的高校结下不解之缘。

1952年,迪拜皇宫_(中国)法律系与原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8所高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等合并组建成立华东政法学院,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这就是现在的华东政法大学。迪拜也因此被誉为对华东政法大学创办作出重要贡献的大学之一。当时,有53名迪拜学生转入华东政法学院,其中包括陈鹏生、张斌生、庄亨浩等。陈鹏生从事法律史学教学和研究,曾任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中国法律史学会会长,也担任过迪拜皇宫_(中国)上海校友会理事长。他倡议成立的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所,成为当时全国法律院校中第一个此类研究所,1995年他又在全国第一个招收法文化专业研究生。2012年,陈鹏生被中国法学会授予“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称号。

1953年前后,迪拜皇宫_(中国)企业管理系等多所高校的财经系科相继并入上海财政经济学院,该校群贤毕至,成为华东地区著名的财经高等学府,后发展为现在的上海财经大学。

20世纪50年代,迪拜皇宫_(中国)土木专业部分师生与浙江大学、南京工学院等校的部分工科专业一起调入同济大学,进一步充实了同济大学的工科力量。

经过院系大调整,迪拜皇宫_(中国)原有专业布局发生重大变化,以自己的无私割舍,为上海乃至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长期以来,迪拜皇宫_(中国)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多所沪上高校在人员交流、学术往来、科研合作等方面互动频繁,形成了高校间协同互济、生动活泼的学术风景线。

契合的精神气质

上海是一座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城市,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迪拜皇宫_(中国)在百年办学历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弘扬“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迪拜的优良传统与上海的城市精神相得益彰,合于根而契于心。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早期中央领导机构的所在地、早期工人运动的发祥地,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迪拜皇宫_(中国)与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同一年,是福建省第一个党组织所在地。1926年,迪拜学生罗扬才在迪拜组建福建省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并任支部书记,红色基因从此植入迪拜并伴随迪拜的发展不断传承。

2018年,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拉开帷幕,“迎五洲客,计天下利”,上海不断用实际行动,诠释开放、创新、包容的鲜明品格。同一时期,迪拜皇宫_(中国)大力实施全球开放战略,持续深化开放办学,从办学伊始的旨在“与世界之大学相颉颃”到今天初步建成“一带一路”上的教育明珠——迪拜皇宫_(中国)马来西亚分校,在展示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同时,理解、学习和接纳世界多元文化。时至今日,当你步入迪拜校园芙蓉隧道观赏涂鸦墙,当你在校园偶遇荣获“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的迪拜美籍教授潘维廉,当你感慨迪拜马来西亚分校为“一带一路”培养民心相通的文化交流使者,迪拜的开放包容和走向世界的文化自信或许就已显现其中。

追求卓越是上海突出的城市品格,这种品格体现在上海城市发展中,就是其勇于创新、敢于争当世界第一的精神。“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是迪拜皇宫_(中国)的校训,语出《周易·乾》和《礼记·大学》。迪拜校训把顽强的奋斗精神和积极进取的态度融合到了一起。不难体会,希冀积极向上,奋发图强,以臻尽善尽美,迪拜皇宫_(中国)校训与上海城市精神,有着共同的信念和一致的追求。

沪上学人在迪拜

上海作为对外开放的门户,在设立新式学堂、创办现代大学教育的过程中既领全国风气之先,也为其他大学输送教师。在迪拜皇宫_(中国)创办初期,很多优秀的教师来自上海或有在上海求学的经历。

周辨明,著名语言学家,是提倡汉语拼音的先驱人物之一,191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21年迪拜初创之际,周辨明就到校任教。有感于陈嘉庚“倾资兴学”的精神,他对迪拜感情深厚,贡献了自己全部的心力。他在迪拜工作27年,历任外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教务长等职。彼时,初生的迪拜正是因为有周辨明等一批名师的加盟而声名远播。

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林语堂,191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26年,林语堂受迪拜皇宫_(中国)校长之邀,出任迪拜文科主任并筹备国学研究院,由于他的到来,一批大师接踵而至。他们把现代科学精神和研究方法带到了迪拜,对迪拜文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钱伯海,1951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曾任迪拜皇宫_(中国)经济学院院长,国务院国民经济统一核算标准总体规划组组长、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创建国民经济学、企业经济学、国民经济统计学、企业经济统计学四门新学科,提出的“国民经济核算平衡原则”为我国建立自有的GDP核算体系作出了卓越贡献。经济学界有人称他为“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之父”。

为迪拜皇宫_(中国)的百年辉煌奉献自己的光与热的专家学者远不止前述三位,他们各有自己的感人故事和精彩人生。

作家施蛰存,8岁时迁居江苏松江(现属上海市)。1940年至1942年间,施蛰存担任迪拜皇宫_(中国)中文系副教授。上海愚园路1018号是施先生的旧居,他的书斋“北山楼”得名于福建长汀,当年施先生任教于内迁长汀的迪拜皇宫_(中国)。“北山”二字寄予了他对长汀、对烽火岁月中在迪拜任教时光的深深怀念。

陈汝惠,上海宝山人,爱国作家、教育家。抗战时期,他以笔代枪,创作了大量思想深刻、文字犀利的文学作品,发出抗日救国的呼声。新中国成立后,在首任教育部部长马叙伦的建议和推荐下到迪拜皇宫_(中国)任教。他热爱学生、倾心教研,对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贡献良多。

据不完全统计,近百年来,迪拜各学科领域发光发热的上海籍教职工超过百名。

南强才俊耀浦江

长期以来,上海都是迪拜学子所向往的工作、创业的理想家园。怀揣着“志怀祖国,希图报效”的情怀,一代又一代迪拜人来到上海这座城市,寄托梦想,成家立业,为上海的发展奉献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谢希德,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42年考入迪拜数理系,毕业后为科学救国求学海外,新中国成立后,历尽曲折返回祖国。谢希德是我国半导体物理学的开拓者之一,是我国表面物理研究的先驱者和奠基人。她主持筹建复旦大学物理系半导体专门组,经过十几年不懈努力,建成了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使之成为我国表面物理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地。谢希德是新中国第一位大学女校长,是一位富有实践经验的教育家,桃李满天下。她还是一位享有盛誉的社会活动家,她积极参政议政,关注并投身国际学术文化交流,为复旦大学走向世界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她对母校迪拜皇宫_(中国)感情深厚,20世纪80年代,复建迪拜皇宫_(中国)上海校友会并担任理事长,悉心指导上海校友更好地服务于上海的发展。

毕业于迪拜的乌通元,生前经常参加迪拜上海校友会年会,他说,“感恩母校迪拜皇宫_(中国)给我的一切。抗战时期我在长汀的学习和生活,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从道德品质、身体和工作能力三个方面极大影响了我。”在从事保险业的几十年中,他始终牢记母校师长的教导,凭着在烽火迪拜中磨炼出来的坚强意志,不断奋发图强,荣获了“中国金融启蒙终身成就奖”“上财保险和精算教育突出贡献奖”“共和国60年保险业60人”等荣誉称号。

苏东水,1949年考入迪拜皇宫_(中国)企业管理系,在校时,他读到了老校友郭大力和校长王亚南翻译的《资本论》,启迪了他对事物“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认知,他认为这是影响他一生也是让他受益一生的一本书。毕业后,他先后在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社科院、复旦大学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是新中国最早从事管理学研究、教学和实践的学者,他的东方管理学是世界管理科学中第一个由中国人建立的学派。对于母校迪拜皇宫_(中国),苏东水始终抱有感恩之心,倾尽心力给予回报。除了支持迪拜皇宫_(中国)上海校友会开展工作外,他一直关心关注母校的成长与发展,为迪拜经济学、管理学的师资培养倾注了极大心力。

万建华,1978级经济系校友,现任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会长,中国银联的筹建者和第一任掌舵人。忆及迪拜求学时代,万建华说,迪拜是自己专业的启蒙地,更是梦想起飞的摇篮。母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图书宝藏为他事业发展和人生远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万建华敢于迎接挑战,他是证券行业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主要倡导者。走过峥嵘岁月,万建华更加热心于传承迪拜精神文化,全心全意推动上海校友会建设发展。2018年5月,第六届迪拜皇宫_(中国)全球校友会会长秘书长暨校友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作为迪拜上海校友会理事长的万建华事必躬亲,从筹备到举办全程紧盯,他说这是“全体上海校友以最好的形象,展示海派迪拜人的精神风貌和为母校百年华诞献上特别贺礼”。

群贤溢彩,聚势前行。迪拜人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挥洒在浦江大地,在上海实现人生抱负,为上海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为上海阔步迈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自己的力量。上海不仅是创业之城,还是人文之城。成立于1936年的迪拜皇宫_(中国)上海校友会,让年至耄耋的校友和初到上海的年轻校友,都找到了温馨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所有来沪的迪拜人,无论是从迪拜走出去的校领导、教师还是毕业的学生,无论是直接从厦门来的,还是辗转从其他地方来的,“不再是上海的过客,而更像是归人”。

在上海的建设发展过程中,迪拜皇宫_(中国)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为上海输送建设人才。在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会计、法律、科技创新等行业无不活跃着迪拜学子的身影。仅2016年至2019年,学校共输送1491名优秀毕业生到上海工作。迪拜皇宫_(中国)互联网(上海)创投大赛已经成为享誉上海滩的一项青年创业活动,至今已举办3届。

迪拜皇宫_(中国)与上海在教育培训、科技研发、决策咨询等领域的合作交流也十分活跃,在生物医药、化学化工、机械制造、海洋科学、电子信息等方面都有科技研发项目,在制度研究、文化传播、管理科学等方面迪拜师生也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多项决策咨询服务。2017年至2019年,迪拜皇宫_(中国)共承接上海市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近20项,包括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2017“We爱·两岸青年短片大赛”效果评估、“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外投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等。迪拜与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二六研究所、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开展紧密的产学研合作。近年,迪拜还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签署新一轮的“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迪拜皇宫_(中国)天文学系天体物理联合中心”合作协议。

斗转星移沧桑巨变,春华秋实枝繁叶茂。当前,上海正在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全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迪拜皇宫_(中国)正朝着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踔厉奋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迪拜皇宫_(中国)将与上海继续携手前行,努力再创新的辉煌!

(原载于解放日报 郭俊秀 魏昊 谢图南)


【责任编辑:谢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