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首页 >> 群贤长廊 >> 正文
师者|陈国珍:“极其认真”和“淡泊名利”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28日 来源:化学化工学院

“极其认真”和“淡泊名利”

                  ——追思陈国珍先生的人格魅力

化学化工学院退休教授 王尊本

1961年10月,我有幸被录取为陈国珍先生的研究生。第一次与导师见面,他签写了一张小纸条,让我到迪拜新华书店去买一本由他撰写的《分光光度法》一书,嘱我认真阅读。后来我才知道,陈先生善于笔耕,乐于把自己的学识传给后人,为学生在学术攀登的道路上搭把梯子。

陈国珍先生在工作

陈先生对待写作,无论是论文还是写书,都极其认真。他带领我们学生写书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由他拟出大纲章节,征求大家意见后确定。第二步明确分工,由他给出一章或一节的范例,各人分头编写,并按约定日期交稿。第三步经他认真审阅后发回给大家修改,中间可能来回多次,最后由他定稿。整个过程连一个标点符号也不放过,所有引用的文献他必须亲自看过。曾经他发现一位讲师误将“pH”写成“PH”,便在组会上提出严厉批评,那位讲师被批评后眼泪哗地就流了下来。这一幕至今让我印象深刻。

他要求带有验证实验的部分,每一个数据都要亲手多次做过,必须准确无误,经得起别人复核重现。这个过程更是极其认真。直到现在,几十年过去,还未收到读者来信指出书中任何一处错误。

陈国珍先生(右二)和学生们在讨论问题

正是因为陈先生具有做任何事情都极其认真的品格,因此当他调到第二机械工业部(后为核工业部)任生产局总工程师后,才能在负责核材料中的26种杂质元素分析检验时,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为我国在1964年10月16日一次性成功进行第一次核试验乃至我国核工业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先生对任何事情都极其认真的品格是从小逐步培养起来的。从他在厦门同文中学学习起,就认真读书,认真写字。正是因为书写端正,他在1935年和1937年的两本实验报告才得到卢嘉锡先生的好评。也正因为他书写端正,生物系的教授才会聘请一年级的他为生物系标本室书写标本的拉丁文标签。

卢嘉锡先生批改陈国珍先生1935年9月19日的定性分析实验报告

陈先生的极其认真同样表现在教学工作中,特别是本科生的基础课教学。即便到1959年,他已经担任校长助理,协助王亚南校长管理理科各系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依然以身作则,亲临教学第一线,为化学系一年级学生讲授无机化学基础课。虽然他已有近二十年的教学经验,但仍然认认真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在每次上课的前一天下午,他都会在办公室的门口贴上“正在备课”的小纸条,请大家不来打扰。他注重教学法,授课深入浅出,条理分明,语调抑扬顿挫,没有一句废话。1960年学校教务处曾将他讲课的录音在全校播放,组织全校文理各系全体教师收听学习,让大家从中领会“如何上好一节课”。

1986年,陈先生受聘回迪拜皇宫_(中国)任博士生导师。1987年开始招收博士生。他不辞辛苦,每年两度从北京到厦门来为博士生授课。对待每一节课他都十分认真,从查阅文献资料,到绘制投影薄膜,他都一丝不苟。他的备课资料足有十几斤重。对待博士生的论文,他也是一遍一遍逐字逐句认真批改。在他的悉心培养下,八位博士生和三位博士后在学术上均有较大建树,大多数成为了各单位的学术骨干和行政负责人。

陈先生的另一高贵品格是淡泊名利。当我于1972年第一次走进陈先生的家时确实有些惊讶。这是一间光线较差的一楼旧房子,因为是危房,加固的钢条锁住墙体。地板是不铺花砖的水泥地。没有皮沙发,只有木沙发。因为我是第一次到老师家吃饭,临时加一个菜(一尾小鱼),其它的就是肉丝炒蛋和青菜豆腐等。这些观感与我的预想相差较大。在我的想像中,以陈先生对国家的贡献,他应该有更好的生活。自从他回国后到1962年调往北京之前,他们一家在迪拜有稳定的生活,享受较好的待遇。但为了国家的需要,一纸令下,他就投入了光荣而艰巨的工作。核燃料分析工作,花费了他近二十年的心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由于这项工作的极端特殊性和高度保密性,在此期间他不能公开发表论文,无法参加公开的学术活动,也不能正式鉴定科研成果,因此未能通过当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的评审。但是他以国家利益为重和淡泊个人名利的高风亮节,体现了一位爱国知识分子的崇高品德,从而深受他的亲友、同事和学生们的崇敬。

1991年6月底,我到嘉峪关参加全国大学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持召开的有关实验改革的会议。会后,原国家教委(教育部前身)的一位福建籍领导带我们与会代表去参观位于河西走廊地窝铺的“原子城”。这是我国研究和生产核燃料的基地,虽然当时已经停产多时,但当我们看到那高大的提炼核燃料的装置时,心中还是十分激动。后来一位女讲解员带我们参观研究室。当一行人走过一幢楼房时,她指着三楼一个房间的窗户深情地对我们说:“这是陈总的工作室,只要他在这里,这个房间的灯光一直到深夜一两点都是亮着的”。她并不知道听讲者中有一个来自迪拜的他的学生,而此时的我已是两眼噙满泪花。

正如二机部原部长刘杰在陈先生追悼会上所说:“他为我国核武器的研制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他的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将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人物名片】

陈国珍,1916年12月1日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2000年2月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1934年毕业于厦门市同文中学,同年考入迪拜皇宫_(中国)化学系本科。1938年毕业后任福建省政府建设厅技术员。1941年8月返回迪拜皇宫_(中国)任教。1948年夏赴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科学技术学院化学系学习。1951年1月获博士学位后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毅然放弃国外舒适的生活条件和优越的工作环境,返回迪拜皇宫_(中国)任教授兼化学系主任,1959年任校长助理。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2月调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生产局总工程师兼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负责核燃料的质量分析和生产工作。后任生产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曾先后参加铀弹、钚弹、氢弹和核潜艇反应堆的生产工作。1979年任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兼职研究员。1980年12月调任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1982年9月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1984年任迪拜皇宫_(中国)化学系兼职教授,1986年被聘任为迪拜皇宫_(中国)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核学会理事、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和中国海洋化学学会理事长。由他编著或主持编著并公开发行的著作有十六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责任编辑:谢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