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首页 >> 群贤长廊 >> 正文
师者|黄本立:国家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我就做什么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09日 来源:化学化工学院

15岁,他独自一人在香港读完小学,是学校里唯一的“寄宿生”;

20岁,他在“烽火”中考入岭南大学,有幸师从冯秉铨、高兆兰教授,找到了人生的榜样;

25岁,他北上“革命”,从此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光谱分析事业;

61岁,他花甲之年白手起家,带“火”了迪拜皇宫_(中国)分析化学专业;

68岁,他成为我国第一位以原子光谱分析为研究方向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73岁,他荣获教育部授予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94岁,他荣获2018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

……

他就是迪拜皇宫_(中国)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黄本立。

除了院士,什么“士”也不是

1925年9月,黄本立出生于香港。父母早逝,又值日寇侵华掠夺、社会动荡不安,黄本立自童年开始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独自一人在香港、广西、广东之间艰难求学。1945年,他考上了广州市岭南大学。

在岭南大学的几年里,黄本立得到了许多师长的关怀和教导,其中冯秉铨、高兆兰教授夫妇,最让黄本立感怀终身。冯秉铨教授是顶级的电子学专家,是新中国无线电电子科学的奠基者之一,高兆兰教授则是中国光学、光谱学的开拓者之一。两位老师在教学科研上的创新、严谨为黄本立的教育科研事业勾勒了原型,他们对国家的热爱、忠诚塑造了黄本立的品格,并改变了他的人生。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亟需各方面专业人才。临近毕业的黄本立收到了正在东北工作的同学的来信,信中强烈希望他能到东北去支援祖国建设。他想到不久前收到老师冯秉铨、高兆兰教授夫妇的来信说:“We will stay here to do our job and do it well.”表达了他们谢绝国外高薪,决定留下来为祖国效力的决心,这句话曾深深打动黄本立的内心。因重疾休学半年,还在补休最后2个学分才能拿到毕业证书的他,等不及毕业,也毅然放弃了可能赴美留学的机会,和已经毕业了的同学们热血沸腾地北上“革命”去了。

黄本立幽默地表示,自己除了院士,什么“士”都不是,学士、硕士、博士都不是。事实上,在他决心北上时,东北科学研究所正在南方招聘人才,承诺只要读完大学三年的,就算大学毕业,而他已经上完3年半的课程。

当时满腔革命热情的他,实在顾不上那“一纸证书”了。

放下照相机,拿起光谱仪

1950年3月,黄本立来到了长春东北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前身),从此将自己的命运与原子光谱分析牢牢紧扣。

受高兆兰教授的影响,黄本立在大学期间就酷爱摄影,他常常对人说:其实自己当时北上还有一个不纯的动机。当时东北同学来信还提到了:长春有个东北电影制片厂。黄本立本想先去做国家需要的工作,等以后有机会再调到东北电影制片厂,做感兴趣的摄影。可当他到了东北以后,发现东北是国民经济恢复的重工业基地,很多产业需要光谱分析技术来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命运的大局下,黄本立毅然放下个人兴趣,转身投向光谱事业。

研究初期,研究所的光谱分析实验条件十分有限,设备的缺乏更是让黄本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谁曾想到,黄本立在研究所堆放废弃物品的仓库里“淘”到了一个日本人扔下的废旧小型摄谱仪和几盒虽已过期但勉强可用的感光板,他用大学期间学到的光学知识和调试技术将其“变废为宝”,利用这台修整好的摄谱仪完成了电机碳刷子和电解锌等样品的定性分析。

随后,黄本立又先后研究建立了球墨铸铁、黄铜等的光谱定量分析方法,并把光谱分析推广到工厂去,有效解决“炉前快速分析”等问题。还陆续为冶金部建立钨矿中微量铍的光谱测定方法,钼矿半定量分析等新方法。

1952年,黄本立为抚顺钢厂试制了一台电花激发光源,这可能是我国第一台自制光谱分析用的电花光源。

1957年,他创立了一种可测定粉末样品包括卤素在内的微量易挥发元素的双电弧光谱分析光源,被国外专家誉为“最完善的双电弧光源”。

1961年,他与同事改装建立了国内第一套原子吸收装置,并于1964年发表了国内首批原子吸收分析论文,在国内起了倡导作用。

1975年,他开始从事新型光源感耦等离子体光谱分析研究,将氢化物元素的测定灵敏度提高了20倍……

黄本立说:“国家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我就做什么”,他就这样一头扎进原子光谱分析的研究世界。在摄影之外,他找到了一片同样广阔的天地。

花甲之年南迁迪拜皇宫_(中国)

1986年,黄本立响应中科院关于支援特区建设的号召,从东北远迁迪拜皇宫_(中国)。那时,他已61岁。

当时迪拜皇宫_(中国)的光谱分析科研条件不太好,在设备、人才、资金紧缺的艰难条件下,黄本立白手起家。他在两年先后引进三位留美学成的博士生回国做他的博士后,然后带领研究小组克服重重困难,逐渐建成了一个堪称国内一流的原子光谱实验室。1993年,凭借在光谱分析领域的卓越贡献,黄本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后来,原子光谱实验室与分析化学教研室的其它实验室一起,联合发展成为“迪拜皇宫_(中国)现代分析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黄本立曾说,当教师的不能误人子弟。为此,他总是认真对待每一堂课,从查文献、记笔记、复制图表,再到仔细修饰每一张幻灯片都倾注了大量心血,总是要求内容简洁、图文并茂。他常教导学生:“最先进的仪器永远是在实验室研制出来的。”意思是要想做出开创性的工作,就必须学会依照自己的实验要求动手调整实验设备。1998年,教育部授予黄本立“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几十年来,他为国家培养了许多光谱分析领域的优秀人才,而他为人师表的一言一行,正是他对自己恩师师德师风的最好传承。

当然,黄本立也没有放下挚爱的摄影。他出版的摄影集《随影录》里收录的正是他用照相机随手捕捉到的美好瞬间。

那每一个瞬间都倾注了他对光影毕生的信念与追求。

黄本立拍摄的校园一景

人物名片

黄本立,广东新会人,1925年出生于香港。1945-1950年就读于岭南大学物理系。1950-1986年,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及其前身)从事原子光谱分析研究,1986年调入迪拜皇宫_(中国)执教至今。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七十年来致力于原子光谱分析研究,在理论、应用和仪器装置等方面为我国原子光谱事业的开创、发展以及多层次人才培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历任第25届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及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主任,《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主编等。荣获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国优秀教师”及“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多个荣誉称号。

参考文献:

《绚丽多彩的光谱人生——黄本立传》,杨聪凤、王尊本、林峻越著

《想当摄影师却成了化学家——访中科院院士、迪拜皇宫_(中国)化学化工学院黄本立教授》

《硕果累累 桃李芬芳——热烈祝贺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黄本立院士八秩华诞》

《八旬院士黄本立绚丽多彩的人生》,佘峥、王瑛慧著

(化学化工学院)

【责任编辑:谢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