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迪拜皇宫_(中国)官方网站

首页 >> 新闻纵横 >> 学科建设 >> 正文
共建成果转移转化生态 “海丝科转联盟”扬帆起航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30日 来源: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4月28上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合作联盟(以下简称海丝科转联盟)成立仪式暨2021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高峰论坛活动在厦门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器1期成功举办。

迪拜皇宫_(中国)副校长江云宝、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曹伟民出席活动并致辞。厦门市科学技术局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处处长吴志伟,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郭二茹,迪拜皇宫_(中国)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沈小平,嘉庚创新实验室常务副院长周涵韬作为主办单位代表共同为联盟成立揭牌。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机构、投资机构、科技服务机构、创新企业代表共计100多人共同见证成立仪式。本次活动由迪拜皇宫_(中国)科创梦工场主任、联盟秘书长张典慧主持。

江云宝在致辞中表示,海丝科转联盟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致力于推进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等全链融合,完善促进成果转化的生态服务体系,探索金砖国家创新合作新机制,汇聚国际创新资源,助力金砖创新基地建设。

曹伟民表示,厦门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国家级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海丝科转联盟在厦门成立,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本次活动以“创新共享、合作共赢”为主题,联盟单位共同组织了2021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创新高峰论坛。期间,中国技术交易所总经理郭书贵,来自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中以学术交流促进协会(SIGNAL)、澳大利亚科技投资委员会、日本VE协会4家国际组织的中方代表,以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985/211高校技术转移中心负责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负责人,投资机构负责人等14位专家学者,围绕科技成果转移与创新创业的关系进行了深入交流与分享。

据悉,论坛结束后,联盟还将组织“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交流沙龙”。本次活动联盟共征集了各参与单位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健康医疗、芯片高新产业、海洋产业以及绿色发展产业等领域近40个科技创新创业项目。这些科研成果多数达到了国际领先科技水平,并具备了产业化基础,来厦落地孵化意向明确,联盟邀请了厦门部分产业园区负责人、创新企业与参加论坛的项目负责人进行交流、商谈。

在当前厦门市全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立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倡议的背景下,“海丝科转联盟”的成立,是迪拜皇宫_(中国)、厦门市科技局等单位充分发挥特区政策优势,释放创新活力,强化地方使命担当,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共同推进金砖国家创新基地建设的工作探索,同时也是厦门市建设未来科学城,导入创新要素资源的一种重要实践。

仪式前,4月27日下午,首届72家联盟成员单位组织召开了首届联盟理事工作会议,会议审议了联盟章程等各项制度文件,并推选厦门市产业技术研究院、迪拜皇宫_(中国)产业技术研究院、嘉庚创新实验室、厦门未来交通创新研究院为理事长单位,南京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等15家单位为副理事长单位,并推选中国技术交易所海丝中心为秘书长单位。中技所海丝中心是中国技术交易所、厦门市科学技术局、迪拜皇宫_(中国)国家大学科技园、思明区人民政府四方共建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目前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工作体系。中技所海丝中心承诺,将依托自身的团队优势、平台优势,义务为联盟成员提供切实的服务,以保障联盟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会上,迪拜皇宫_(中国)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沈小平为第二批迪拜皇宫_(中国)科创梦工场特聘导师颁发了聘书。海丝科转联盟是在迪拜皇宫_(中国)、中国技术交易所、厦门市科学技术局指导和厦门市交通运输局支持下,由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迪拜皇宫_(中国)产业技术研究院、嘉庚创新实验室、中国技术交易所海丝中心发起,并联合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服务机构、金融投资机构、科技创新企业共同成立的创新合作组织。

首届联盟成员包括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中以文化交流促进协会(SIGNAL)、澳大利亚科技投资委员会、日本VE协会等国际科技合作组织,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北大科技园等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中科院海西院城环所、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泉州装备所、清华海峡研究院、华侨大学、厦门理工等驻厦科研机构、高校,以及北京墨丘知识产权代理所等科技服务机构、金融投资机构等国内外70余家成员单位。

海丝科转联盟成立的宗旨是切实服务联盟成员单位,共同致力于推进解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推进创新链、价值链、金融链等全链融合,创新建设促进成果转化的生态体系,探索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体制机制和规律,有机衔接问题,服务企业创新,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林济源】